“断档”超过50天之后,房企美元债的发行终于按下了重启键。受到疫情的影响,国际资本市场近期并不平静,而这也对房企发行美元债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或影响。
进入5月份后,时代中国控股率先发行了一笔美元债,“破冰”也就此开始。2020年6月份,多家房企也开始发行美元债,且规模并不在少数。值得一提的是,房企之间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分化,头部房企或者规模房企融资成本更低。此外,房企发行美元债多为“借新还旧”,2021年上半年,房企将面临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高峰。
房企美元债“解冻”
在冰封了近2个月之后,国内房企美元债的发行重新恢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外资本市场对于国内房企发行的美元债持谨慎态度。在国内疫情爆发的阶段,房企美元债的发行曾出现过一定限制。
随后,在国际上,疫情不断蔓延,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包括美股在内的多个**的股市都曾出现熔断。焦虑情绪和避险情绪蔓延到债券市场,中资美元债的发行受到了较大的影响。CRIC监测到的数据显示,在3月12日-5月5日,95家典型房企无美元债发行,房企美元债“断档”超过50天。
在4月24日,时代中国控股发布了相关公告表示,将发行364天的2亿美元的优先票据,融资利率为6%,并在5月7日起息并实现上市买卖。这也是此次美元债“断档”的一次“解冻破冰”。
在时代中国控股率先发债之后,《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正荣地产、碧桂园等房企也陆续成功发行了境外美元债。
进入到6月份,房企发行美元债的规模再次扩大。6月9日,闽系房企明发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在6月5日发行了1.76亿美元的债券,年利率为22%。同日,建业地产发布公告,公司将发行4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年息利率为7.65%。6月10日,融信中国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发行2.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年息率为7.35%,将在2023年到期。
而从频率来看,房企发行美元债的速度在加快。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1日-7日,房企境外融资的发行规模持续回暖,共发行了6笔美元债融资,合计约15.1亿美元,占整体发债规模的52.4%,是连续12周内被境内融资额超越后的**反超。
对此,贝壳研究院**分析师潘浩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的境外债市,在经济秩序恢复正常化后,具有较大的发债空间,而国内金融环境短期内保持适度宽松。”
融资成本再度分化
疫情的来袭使得许多行业出现了洗牌,不少企业的短板也就此显现。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头部或者规模房企的承压能力更大,其在融资层面会具有更多的优势。
例如碧桂园发行的美元债,利率为5.40%。上述建业地产、融信中国等美元债的利率也均未超过8%。但类似明发集团等中小房企,其融资成本超过了10%,甚至达到了22%。
房企美元债的利率也与美元债的期限有关。一般而言,期限短的美元债利率会更高,而期限长的美元债利率相对而言会更低。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头部房企美元债的成本还有走低的趋势。
例如碧桂园在5月20日发行的金额为5.44亿美元的债券利率较2019年3月份发行的5.5亿美元的债券相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而这两笔债券的年限也相同,均为5年到期。
一位房企财务内部的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因为海外疫情还比较严重,海外的资本市场波动比较大。目前,投资者还是非常谨慎的。对于发债来说,头部房企的资金面会更稳定,发债主要是看评级机构对于债券和房企的评级,要是评级高,那么对于成本来说还是有利的。”
借新还旧,下半年偿债压力仍大
频繁发行美元债的原因或许与下半年的偿债压力有关。CRI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房企约有102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到期。2020年下半年,房企的偿债数额有所下降,但压力仍然较大。
CRI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房企约有937亿元人民币的境外债到期。而到2021年上半年,房企到期的境外债的规模将达到1782亿元人民币。《华夏时报》记者在查阅了多家房企的美元债公告后发现,美元债的发行年限一般集中在2-5年。
在2017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房企境外债的发行规模都比较大,均超过了1500亿元人民币。2019年上半年,房企再一次大规模发行境外债,总数额超过了3000亿元人民币。由此,在近两年,房企的债务压力较大。此外,美元债特别是美元短债十分受房企青睐,一度可以起到为债务“救火”的作用。这也使得不少房企在面临短债压力时选择发行美元短债。
除了“还债”压力之外,受到疫情的影响,房企的销售和回款出现了减少,现金流出现了收紧。双重压力下,房企融资以解“燃眉之急”。《华夏时报》记者在梳理了多家房企的美元债之后发现,有多家房企发行美元债获得的资金是用于一年内到期的现有中长期境外债务的再融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