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近十年来,很多区域的人口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区域发展的态势。作为人口重要吸纳地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经济活力*强的区域之一。其中,珠三角九市在人口总量上有何变化?大湾区两大超级城市广州与深圳,不同行业吸纳人口的情况背后是怎样的经济发展方式?
近十年来,广州、深圳成为吸纳人口的重要地区,常住人口增量均超过400万。第二梯队为佛山和东莞,吸纳人口均超过百万。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从粤港澳大湾区三次产业吸纳人口数量来看,第二产业不如第三产业,但是加工和制造业是一个城市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产业。同时,良好发展的教育、医疗产业,也是一个城市吸纳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产业成吸纳人口利器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下的珠三角九市,均出现常住人口正增长,但是增幅有极大差别,从不足10%到接近50%。
从常住人口的增幅上,可以分为四个档次,广州、深圳为**档次,增幅均超过40%;佛山、中山为第二档次,增幅超过30%;珠海、东莞、惠州为第三档次,增幅超过20%;江门和肇庆的常住人口增幅在10%上下。
从常住人口的增量上看,也可以分成四个档次:广州、深圳的人口增量超过400万;佛山、东莞人口增量超过100万;惠州、中山人口增量为50万-100万之间;珠海、江门和肇庆的人口增量不足50万。
在珠三角九市中,广州是近十年来人口增量*多的城市,人口从2008年的1018.2万增长到2018年的1490.44万。然而,广州的人口流向三大产业非常不平衡,**产业就业人口增量为-19.28万,出现了负增长;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增量为2.05万,基本与十年前保持平衡;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量为199.23万,达到546.51万,增速超过50%。
深圳人口实现了飞跃,近十年常住人口增幅达到48.56%。2008年,深圳人口尚不足千万,但是2018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302.66万,使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都市。
哪一产业成为深圳吸纳人口的“利器”?从不同产业从业人员就业数量来看,第三产业成为深圳吸纳人口*重要的领域。2008年,深圳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307.25万人,不如广州,但2018年这一数据快速上升到603.87万人,明显超过广州。
从人口增量上看,佛山和东莞是第二梯队。其中,2008年到2018年,佛山的常住人口增量达到了195.28万人,增速32.80%;东莞的常住人口增量为144.24万人,增速20.75%。这两个城市总人口都已经逼近800万。
但是,从就业人口来看,佛山和东莞却出现了非常大的差别。东莞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口增长均超过佛山,这意味着东莞的常住人口增长,更多是就业人口增长,其总增长量虽然不如佛山,但是人口增长质量值得肯定,对GDP也有更多的贡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莞的第二产业。东莞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在2018年达到了456.41万人,和2008年相比增加173.5万人,增速61.32%。这一增量和增速,在珠三角九市中****,表明东莞近十年来第二产业发展非常红火。今年前三季度,东莞GDP增速为7.2%,在珠三角九市中****。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以加工、制造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除了一些超大城市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具备从其他地区吸纳人口前来消费的能力,可以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其他城市还是要将发展第二产业作为重点。
与东莞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中山的经济增速较低,某种程度上与其第二产业发展“失速”有关。2018年,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9.95亿元,下降0.9%;营业利润205.73亿元,下降2.8%。民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4.99亿元,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9.49%,下降0.3个百分点。
从就业人口上看,近十年来,中山市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出现负增长,从137.72万人下降到134.90万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山的经济增速只有1.1%。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尽管从珠三角九市来看,增量**的是第三产业人口,但第二产业无疑是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第三产业服务于第二产业人群,只有第二产业稳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才能保持稳定。
以珠海为例,尽管一直以旅游服务著称,但近十年来,珠海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速为27.99%,明显超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7.21%的增速。今年前三季度,珠海的GDP增速为6.4%,第二产业平稳较快增长,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珠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7.83亿元,同比增长4.9%。
近十年来,江门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长-5.44%,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35.16%,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幅远超第二产业。今年前三季度,江门的GDP增速为4.2%,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第八。
宜居宜业广深各有优势
在珠三角九市中,有两大超大城市——广州与深圳。过去十年,这两大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人口吸纳地,广州常住人口增量达到472.24万人,深圳常住人口增量达到425.83万人。
其背后是大量人口的流入。2018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90.44万人,城镇化率为86.38%。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7.10万人,死亡人口5.23万人,自然增长人口11.87万人。户籍迁入人口22.81万人,迁出人口4.88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7.93万人。
分行业来看,两个城市不同行业过去十年吸纳人口的情况不同。深圳的制造业发展极快,就业人口从90.31万人增加到220.55万人,增幅144.21%。广州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减少,大约减少了9.7万人。
不过,在一些新兴行业上,广州和深圳都在快速发展。过去10年,两个城市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人员的数量都在快速增长,广州达到21.52万人,增幅392.45%,深圳为25.83万人,增幅517.94%。
由于深圳有证券交易所,同时是基金和券商的聚集地,过去十年其金融业从业者从7.73万人上升到16.24万人,上升110.09%。与之相比,广州的金融业从业人员增幅为32.02%。
不过,广州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尤其是公共服务。2018年,在广州从事教育工作的从业者为26.15万人,和10年前相比增长62.02%,说明广州仍然是华南地区的教育中心。与之相比,尽管深圳的教育发展也很快,从业者从6.44万人上升到12.10万人,但总量仍不足广州的一半。
从卫生和社会工作上看,2018年,广州的从业者数量为13.05万人,深圳的从业者数量为7.08万人,广州明显超过深圳。
在交通运输行业方面,深圳不断追赶广州,不过二者的从业者人数仍然有明显差距。广州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8年就业人员达到31.95万人,深圳为25.24万人。
此外,广州与深圳批发零售业仍发展很快。其中,广州的批发零售业就业人员从2008年的10.67万人,上升到2018年的28.04万人,增幅达到162.79%,不愧为商贸之都。而深圳批发零售业就业人员为28.79万人,增幅也达到126.69%。
2018年,广州的常住人口为1490.44万人,其中,就业人员896.54万人,占比60.15%;深圳的常住人口为1302.66万人,其中就业人员1050.25万人,占比超过80%。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从不同行业的就业人口来分析,广州与深圳在宜居宜业方面的优势各不相同。广州的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吸纳更多人口,基础公共服务优势非常明显,这更有利于当地留住长期生活的人员。深圳则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好地方,制造业,尤其是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加上收入偏高的金融业,为深圳打造了一个较大的高净值群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