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城镇人口比重* 大?
3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从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了解到,2018年年末,上海、北京、天津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均在80%以上;广东、江苏、浙江、辽宁等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在70%左右;云南、甘肃、贵州、**城镇人口比重低于50%。
东部地区城镇化率高主要是因为就业机会多,但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提升较快。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曾刚指出,“未来西部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人口往哪里去,城镇化率水平也会快速提升。”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06、1.02个百分点。其中2018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接近2020年的目标。
全国城镇化率东高西低
记者梳理各地的统计局数据发现,2018年末,上海、北京、天津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在全国**,城镇化率分别为88.10%、86.50%和83.15%,上海和天津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0.4%和0.22%,北京则与上一年持平;广东、江苏、浙江的城镇人口比重分别为70.70%、69.61%和68.90%,在全国也靠前。
3月19日,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智新表示,超大城市未来城镇化率难以继续快速提升,比如像北京提出减量发展的概念,控制城市蔓延,尤其是在提出疏解整治促提升、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概念的背景下,城镇化速度肯定没前几年那么快。
“北京的城镇化率已经在全国处在高位了,未来难以快速提升。”张智新说。
相比之下,中西部省份城镇化率水平相对较低。比如2018年末宁夏、山西、陕西、江西、河北、湖南、安徽、青海、四川、河南、广西等地的城镇化率低于60%;云南、甘肃、贵州、**低于50%,未来提升空间大。
3月19日,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表示,一些发达地区发展水平高, **严格控制落户,且房价生活成本高,让很多年轻人发展难度大,城镇化水平难以再快速提升,但中西部一些城市还可以大量吸引人口。
中西部地区有后发优势
数据显示,2018年云南、甘肃、贵州、**城镇人口比重分别为47.69%、47.69%、47.52%、31%,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在2018年普遍提升了1%左右,尤其是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提升比例在1.5%到2%之间。
在落户等政策的影响下,就业人口的流动有望带来各地城镇化率的变化。
以京沪津渝为例,2017年末,四地2017年常住人口分别为2171万、2418万、1557万、3075万,户籍人口分别为1359.2万、1445.65万、1049.99万、3389.82万。
也就是说,2017年末,京沪津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重庆则是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若重庆的一些户籍人口未来回到本地就业,有望带来当地城镇化率的提升。
张智新指出,城市病、生活成本和一些政策约束降低了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速度,原来计划外出务工的人口趋向于就地置业,一些地区出现就地城镇化的后发优势。“中西部一些地区让农民工就地入户,像贵阳、长株潭等地都有大量的城镇化率提升空间。”
曾刚则指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提升的关键是要改变增长方式,要重视科技人才的投资,做大经济总量,创造就业机会。
“中西部未来能真正尊重人才,让人才发挥用武之地,将对中西部的城镇化水平提高有帮助。”曾刚说。
(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