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全面哑火之后,全球的房价指数显得平稳了不少。
12月6日,胡润百富发布了《2018上半年全球房价指数》,和去年的中国城市占据了前50涨幅榜单半壁江山不同的是,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榜的50座城市里中国内地城市仅占9席。
2017年,《胡润全球房价指数》显示,无锡以18.2%的涨幅位居第2,2016年无锡的涨幅更高,为34.3%。
和无锡一样疯狂的是合肥,2017年涨幅18%,2016年涨幅48.4%,位列第3名。
除了无锡和合肥,还有广州、厦门、郑州、南京、惠州占据榜单前10名。如果不是看到还有3座外国城市零星散布于top10,蜜姐差点就误以为这是一份中国房价指数的榜单。
但今年上半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去年上榜的几座一线城市全面撤退。Top10中仅现一座中国城市的身影:西安。
涨幅前50榜单中,我国大陆的城市数量也是急剧减少到了9座。他们分别是:西安(8)、徐州(16)、重庆(17)、洛阳(19)、南宁(23)、长沙(29)、温州(43)、南昌(46)、宁波(48)。
从上面的几座上榜城市中各位蜜友会发现,除了这两年一直网红级别的西安、重庆,其他几座几乎都是较冷门城市。
一方面反映出调控高压已经蔓延到曾经火爆的强二线城市,同时将房价的热度传导至弱二线,甚至更弱的三四线。
另一方面从全国的城市布局来看,随着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有一部分新城市在崛起。重庆、长沙等之前净流出的城市GDP增速开始超过东部沿海以及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前往安居乐业,房价自然上涨。
一线城市现在的房价已经十分不友好,特别对于外地去一线城市打拼的草根而言,买房已经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但买房又是我们几乎根深蒂固的传统,所以很多人选择了一边暂时在一线打拼,一边在家乡的省会城市或其他钟意的城市先安置一套。
蜜姐曾在北京工作多年,他们无论是上涨周期之前买了房,还是目前仍没有在北京买房的,都会选择在自己家乡的省会城市再买至少一套,有备无患
在这两年,蜜姐北京的朋友里就有去重庆、宁波、长沙的。
如今的情况是,大部分热门城市房价已经比周期开始之前涨了50%左右,且这部分城市已经开始限购。
当地没有社保的朋友基本上没办法买房,当然可以通过中介采取特殊手段参保,不过这样的群体毕竟是少数。
还在榜单上的这几座城市相比去年涨幅也是小了不少。倘若调控继续传导,明年或是今年下半年上榜的城市涨幅估计会更小。
在货币政策不变,国内外经济局势稳定的情况下,要看一座城市房价的上涨的可持续性,还是要看他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经济以及区位优势。
比如北上广深,再怎么跌以后还是会慢慢地回归理性上涨,因为他们庞大的刚需群体摆在那。要想在一座城市扎根,就不得不购置这座城市的房产,因为房子捆绑了太多权利。
加上一线城市富人普遍较多,投资渠道就那么多,房产十分重要的一种。自然这些城市房产的金融属性也就更强。
如果是一些长期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或许现阶段因为市场预期而跟风上涨,但等泡沫褪去,摔得*狠的也是他们。
尤其是*近,棚改政策再次收紧。
据媒体报道,在改造目标收缩,以及防控隐性债务风险的背景下,2019年新增棚改项目或将不得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名义,变相举债或实施建设工程。
这意味着在棚改货币化安置减少、棚改总量减少的情况下,棚改拿钱的渠道也减少了。而那些因棚改而推高房价的三四线城市,楼市入冬是大概率了。
其实何止是三四线城市,全国楼市入冬的声音早就已经甚嚣尘上。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从一个以增量的新房为主导的时代转换到以存量交易为主导的时代。
我国目前的家庭套数比在1.1左右,对比美国、日本这些发达经济体来看,他们的家庭套数比(城市家庭的个数和成套住房个数)基本稳定在1.1到1.2之间,随后日本还出现下降趋势。
基本可以判断,我们已经接近新房规模的峰值。增量房大幅扩张的时代会逐步接近尾声,新房和二手房的相对地位在转换。
每一轮房价周期的启动,都是从东部、一线城市开始,东部、然后朝着中西部、二三线城市层层深入。这次也不例外。
同样,拐点也从东部,一线开始开始。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