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通知,要求各互联网金融会员企业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整顿“首付贷”等房产金融产品。这是继10月份以来,政府再一次对房地产市场金融业务、尤其是“首付贷”等业务进行监管。
今年3月“首付贷”就被监管部门叫停,深圳、北京、上海等多地P2P平台的“首付贷”产品下架。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10月底,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了中原、链家等房地产中介,以及个别房地产企业和涉及房地产贷款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发现“首付贷”的问题依然存在。
什么是“首付贷”呢?顾名思义,就是在购房人首付资金不足时,地产中介或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补助资金拆借,帮助他们买房。面对无利不起早的商家,这种貌似能解“燃眉之急”的服务真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通过给购房人提供首付贷款的方式,其实是规避了或者说是违法了**房地产调控政策。首付是有要求的,有这种要求就是说,让购房人自己有一部分资金做首付,杠杆降下来,同时也把金融风险降下来,有了首付贷就等于说购房人不用掏任何本金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贷款购房。
“首付贷”*早源于房地产开发商,是为了提高销量而推出的“零首付”的活动,但随后,除了房地产开发商、房产中介,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介入进来。虽然“首付贷”能够帮助购房者解决首付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其核心却是杠杆的不断放大。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表示,零首付的这种情形,风险实际上是被推向了市场层面,现在看到的这种增加杠杆,无非就是为了**市场交易,增加中介服务的中介费,这样的一种目标选择,显然是把风险交给市场,交给买房人,但是把自己的利益先算足,这样一种考量是有失当的。
“首付贷”死灰复燃并非个别现象。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以“首付贷”为主的金融创新产品正在被严控,但在上海,房产中介通过提供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甚至信用卡分期等手段来帮助客户凑首付的情况仍然存在;在济南、南京等多地,“首付贷”“众筹买房”等违规互联网金融业务近期也成为重点整治对象。
业内人士指出,像“首付贷”这样的金融业务放大了购房者在购置房产时的杠杆,一旦房价出现较大程度下跌,购房者就会有断供的风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购房人要知道杠杆是被迅速放大的,承担的风险也是被迅速放大的。购房人要想两个问题:**,未来收入能不能跟还首付贷加银行房贷;第二,如果有投机性的想法,一旦房价出现回落,杠杆比率这么高,有没有承担价格风险的能力。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首付贷”让缺乏资质的人贷款买房,变相突破住房信贷政策,绕过风险监测,使统计数据失真,这种种弊端让“首付贷”显现出较大的风险。
严跃进认为,对于首付两成三成由其他机构支付,而不是购房者自己缴纳,这样会使得购房的风险很大,也就是说购房者不需要很多的资金就可以购置住房,这背后有强的炒房的动机。
业内人士指出,“首付贷”屡禁不止,亟待加强常态化打击力度。8月出台的网贷新规增加了对借款上限的规定,自然人20万元、法人100万元的借款上限全面落实后,或将对违规房地产金融业务起到有效限制。不过,“首付贷”、“众筹炒房”被清理整顿后,或将产生“变形”产品,监管部门要避免不法分子通过所谓的金融“创新”来规避监管。严跃进表示,很多机构之所以还会打擦边球,和很多机构有违规的侥幸心理有关系。这背后的某种程度上说明有很大油水,很多企业现在违规进行创新,同时采取各种方式来规避监管,违约的成本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后续,还是应该强化对新型或是衍生出来的违规金融产品进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