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上海市民争相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让舆论哗然。据报道,离婚的人群里,不仅有刚携手不到月余的年轻夫妻,也有白发眷侣。与以往浓厚的伤离别所不同的是,这一批离婚潮的当事双方只催促工作人员尽快办完手续,过后甚是一副“喜笑颜开”的样子。
这些刚离完婚的人出了民政局的门槛,拐个弯就进了房地产开发商售楼处的大门去买房了。痛快离婚并不是因为家庭感情破裂,而是由上海流传的关于房地产政策调控的传言所致。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上海市政府近期将召开会议,考虑调整土地和住房政策,以抑制近期上涨的房价和地价。上海考虑收紧银行贷款政策,以控制土地融资,同时考虑调整购房贷款政策,认房又认贷。
考虑中的政策调整还包括: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五成,以及凡有贷款记录的不管首套还是二套首付均为七成等。上周,各大房产中介机构放出风声催促客户尽量于9月1日前完成签约,因为房贷收紧的新政或将到来。
这消息就够**上海市民的神经了,但传言传的是一板一眼,看上去有理有据。“调控风声”远不止这些。
消息又称,在楼市收紧的传闻中,称将对离婚购房进行限制,“离婚不足一年的购房者,限购及贷款政策按照离婚前的家庭情况处理”,后又有消息称新政可能要求离婚两年后方可购房。上海当即掀起了“离婚潮”,各大民政局门口排起离婚长队。
正是这则有板有眼的楼市传言让上海市民慌了神:一旦政策坐实,很多家庭购房计划或将受阻,或因为启动资金的增加而搁浅。
但在房价惊人的上涨速度面前,民众根本就等不起。以上海为例,**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上海今年房价累计上涨已经达到3成。
上海官方于8月29日晚间通过“上海发布”紧急辟谣,但效果看上去无济于事。据人民网记者走访获悉,辟谣2天后,上海部分民政离婚登记中心依旧是“人满为患”。与之相伴的是上海楼市成交量的疯狂。数据显示,上海楼市已经连续3天成交再度突破1000套,30号当天更是超过2000套大关。因为成交量突增,一度导致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的网络签约系统崩溃。
让人惊愕的是,政府在辟谣后仍没有立刻起到有效的作用,而个中原因竟与政府的公信力缺失有一定关系。去年,上海曾一度传言静安、闸北二区合并,但相关部门出面辟谣,并称是房地产商炒作。但就在辟谣后短短3个月内,上海即宣布二区正式合并。
人民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在政府辟谣后还选择离婚的市民就明确表示,害怕楼市调控政策再度上演“辟谣后再坐实”的戏码,那后悔的就来不及了。“还不如先低调离个婚,倾尽所有把房子买了再说,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从一方面说,近年来,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以实现购房或者降低购房成本(规避高契税、高首付、高利率)为目的而解除家庭婚姻关系在全国多地屡屡可见。
在笔者身边,也时常能听到有朋友因为买房而无奈离婚的消息。中国人为了买房、炒房而离婚的现象,被媒体调侃为“中国式离婚”,民政部门婚姻登记中心甚至还被媒体描绘成楼市的“晴雨表”。
“假离婚”的背后,实质是巨大利益的驱动所致,进而把庄重承诺的婚姻关系解除,且被认为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在现实中,“假离婚”假戏真做的现象也时常见诸报端。当今社会,人心隔肚皮,没有一纸婚约约束的婚姻,就算时间短也很难保证不会出现变故。
可以说,夫妻双方在携手之初给予彼此的郑重郑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脆弱不堪。
而另一方面来看,现行楼市调控政策的合理性是存在问题的。因现有或即将颁布的政策,让婚姻被动解除,明显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今年,党中央和国务院经过决策后所推行的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原本是希冀以低利率、低首付、低税费等一系列政策的利好,**那些库存量巨大的城市和地区化解房地产库存,并降低房地产系统性风险。目前来看,这种成效正在显现。
但同时,原本房地产供应量就紧张、购房需求大的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也因政策红利变得水涨船高。以上海等城市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速度惊人,畸形的房地产投资**正成为一场风险巨大的狂欢,让人痴迷。
中央曾明确要求各地在制定和实施房地产政策时,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城施策”。但从目前来看,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市场调控政策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对市场的判断缺乏前瞻性的科学分析,现有的政策漏洞也没有及时补上。
上海离婚潮所折射出的,是当前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楼市疯狂程度的持续升温,通过信贷、金融杠杆等手段进入楼市的投机者并没有减少。这与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目标明显背道而驰。投机需求得不到有效遏制,长此以往下去,不仅房地产风险系数会扩大,对社会经济的其他行业发展也十分不利。
无疑,房地产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系统性工程,政策调控的制定和发布需要谨慎对待。但对于部分城市在政策制定实行、封堵投机漏洞、预防楼市风险等层面,则不应犹豫和踌躇不前。
楼市的疯狂需要得到及时的抑制,人更应该冷静、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