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一个房产中介在网上挂出售价150万元的“**房”。调查发现,此“房”不是可居住的房屋,而是一条面积10平方米左右的过道,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已约谈涉事中介公司,要求今后房屋中介不得参与“无居住功能”的房屋经纪业务。不过,在许多中介网站上仍然能看到“有房产证”“可以合法买卖”的过道以“**房”的名义出售。
打着“**房”的旗号,这些过道能不能正常落户,涉及中介、卖家是否如实、全面地公开销售信息的问题。尽管“天价过道**房”只是狂热的**房市场的特殊案例,但“**房”交易的畸形业态是不争的事实。
在划片入学普遍实施的当下,公众习惯上所称的“**房”,指的是所属**内有重点学校、“好学校”的房子。具体到北京,这些“好学校”主要集中在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的城区部分。在这些区域,新楼盘已经很少,“**房”一般是几经转手的二手房,一些看上去破破烂烂的老平房,也经常因被划入重点**而价格猛涨。
房屋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一般说来,房屋价格与居住功能(包括面积、地段、环境等)直接挂钩。不过,很多“**房”的价格早已背离了居住功能。对一些面积狭小、环境恶劣的“**房”,不管是不是过道,买家都不会搬过去居住,只求能够顺利落户。这种有悖房地产市场规律的现象,其产生的背景正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近年来,政府通过不断增加投入等方式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着力消除不同学校间的投入鸿沟,推动城乡新区教育一体化。政府还鼓励跨地区的集团化办学,一些知名学校以创办“分校”“实验学校”的形式输出优质教育资源。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在解决“**房”和“择校”问题上确实有效。
但也要看到,政府目前在软硬件上的投入还不足以彻底消除“**房”存在的土壤。“**房”背后的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像基础教育资源丰富的海淀区,因为辖区内集中了好几所全国知名高校,很多高素质人才居住于此,由此带来的生源优势、师资优势更是产生虹吸效应。而东城区、西城区作为北京的老城区,一些传统名校坐落于此,它们的历史地位在短期内也无法被取代。
平衡教育资源,除了需要政府持续不断的努力外,还需要公众正确认识教育规律。“好学校”固然是影响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因素。浇灭“**房”的狂热之火,也需要一种教育观念的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