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停车问题日益成为了困扰城市管理的一个难题,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传统停车位有6935万个,按照国际标准,一辆车需配置1.3个停车位,我国停车位需求量为2亿2768万个,我国停车场供给缺口巨大。在北京等很多大城市,乱停车的现象加剧了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
发改委发文推进停车场建设
**发改委几天前再次发文推进停车场建设,要求争取在今年内完成停车场专项**编制,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杭州、深圳6个城市要率先于2016年上半年出台。通知还重点强调推动停车信息化建设。一时间,有关停车场建设的资金、技术、政策等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各地解决停车难,都在做什么尝试?
让停车位立体起来
目前,一些城市正在尝试让停车位立体起来。比如西南部的直辖市重庆,2015年初机动车达到438万辆,在鳞次栉比的高楼缝隙里,出现了不少立体停车空间。立体车库研发负责人万廷康说: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式停车库在重庆永川研发成功并投产,原来两个车位,立体化改造成多层以后,可以容纳10到12辆轿车,按下按钮,车不到一**就能降落下来。
立体车库在海外早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截至2014年,机械停车位共计296万个;在韩国,机械停车设备近几年增速都在30%左右。立体车库有望成为解决我国停车难问题的突破口,而且由于性价比高,在原有停车位上增加一到两层是目前*通用的做法。
“平改立”困难重重
不过,虽然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立体车库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当前还有种种问题制约着民间资本进入立体停车场建设领域。想投资立体停车楼,或把自有土地“平改立”,首先要应对繁琐的审批程序,很多时候报立体车库项目是当作建筑物报的,涉及到消防、绿化、**多个部门,如果没有政府牵头,手续很难办,导致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同时,城市里复杂的土地属性和用途、业主的反对,都可能轻易让“平改立”项目流产;更麻烦的是,一些商业停车楼虽然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但赢利却成了新问题,一线城市还好,停一个小时10块、15块,但一些不发达地区,停车费一小时只有2块,很难收回成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励雅说:民间投资缺位,很难推动停车场的增量建设。
杨励雅:投资如果完全都靠政府,政府的财政投资不可能都放到这块来,如果没有及时引入社会资本的话,这块肯定很难建起来。再一个就是,中国居民对停车设施的使用还不熟悉。
停车场平均车位利用率低
此外,我国停车难还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很多地方路面上堵得满满当当,但是隔壁就有一个空荡荡的停车楼,国内停车场的平均车位利用率一度仅为30%,越大型的停车场利用率则越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说:一个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匹配。
毛寿龙:哪个地方是空的,哪个地方是停满的,信息不匹配导致大家盲目停车找不到。而路边停车,体现出来的问题是居民法治观念的问题,一些发达**居民的停车习惯比较好,法治观念好。而我国一直处于发展阶段,一些开车族在停车问题上,有时并不遵守法律。
专家点评:破解停车难,不仅要扩大增量,还要盘活存量
一方面停车位不足,另一方面车位利用率低,形成巨大的停车资源浪费。解决停车难,到底该怎么办?从扩大车位增量和盘活存量车位两方面着手,是当前的可行方案。
扩大增量关键在于撬动民间投资
其中,扩大增量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撬动民间投资。毛寿龙建议,撬动民间资本,就得降低进入门槛,打破既有利益格局。
毛寿龙:如果有一些新的资本进来,一般有各种各样的门槛,有政府的政策门槛、法律门槛,还有城市**门槛,很多资本对这些门槛可能不熟。另外,停车场跟地盘有关,往往涉及到很多固定利益冲突和利益协调问题,对于新的资本的进来,肯定也是有阻力的。
停车信息化盘活存量
如何盘活存量车位?**发改委给出的方案是推动停车信息化建设。按照要求,北京、上海、杭州3个城市作为停车信息平台试点城市,年内要完成数据平台建设,充分发掘停车存量资源,为群众提供停车引导服务。
同时,错时停车也是缓解停车难的一个良方,也就是将部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向社会开放夜间的空闲车位,与周边的居民区错时停车。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袁振洲说,这种方案技术上可行,需要有关部门推进落实。
袁振洲:在技术上,错时停车肯定没有问题,但在实施上有问题。比如:怎么收费?车位占用以后谁来负责管理?……实施的规则、政策,是需要有关部门关注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