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广西柳州市“和兴园”小区,偌大的广场上绿树参天,正对面的幼儿园红旗飞扬。大伙儿坐在木制长凳上聊天、下围棋,欢声笑语不断。“很多人都以为这是高档小区,这实际上是咱们棚户区改造建的安置小区。”住户韦秀花告诉记者,她是一名改制企业职工,也是柳州棚户区改造的改造对象,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据了解,柳州市于2008年在广西率先启动棚户区改造。截至7月底,柳州全市已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1.1万多户,面积达147.6万㎡,自此,上万户家庭住房环境得到改善,从“忧居”走向了“乐居”。
推进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
十项安置补偿优惠让利于民
“和兴园”是柳州**个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也是柳州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的**个小区,共安置有1600多户改制企业职工。
“我们一家三口原来住的是20平米的单间,现在住着75.6平米的三室一厅,厨房厕所都在房子里,相当方便。”韦秀花说。
韦秀花是原柳州塘瓷厂职工,1998年企业改制后就退休了,2008年柳州启动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工程,韦秀花作为被安置对象。2012年,她添了几万块钱就从原来20㎡的房子搬到如今70多㎡的房子。自此,告别了和老公及30岁的儿子共挤一间房的“不堪日子”。
如今,日子算是“好过多了”,今年5月,韦秀花的儿子也结婚娶了老婆。直到9月初,整个客厅还被彩带围绕着,大红“喜”字贴在各个门和墙面上。韦秀花笑开了花,“我连孙子的床铺都准备好了。”
这都得益于柳州针对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推出的“以旧换新”、“拆一还一”、“先建后拆”、“奖励搬迁”等十项优惠政策,改制企业职工可以按1:1.2无偿置换安置房,按此比例置换后不足48㎡的补足48㎡,不需交纳差额房款等任何费用。
对有条件的改造点,柳州一改传统“先拆后建”为“先建后拆”模式,避免二次搬迁,方便企业职工日常工作、生活。
为鼓励被拆迁户尽早搬迁,柳州制定了奖励搬迁措施,先签协议的具有选房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协议腾空房屋的给予1万块钱补助,或者给予低价购买超出安置以外5㎡的优惠,具体享受方式由被安置住户选择户型是否超出安置面积决定。
多渠道筹资破解资金难题
“零收益”推进棚户区改造
“柳州棚户区改造房,我们是住得进、住得起、也住得舒坦。”75岁的住户李金华,两年前入住棚户区改造小区“仁和馨园”,从此告别“老三楼”房的阴暗潮湿,入住到“整洁、干净、宽敞的大三居里”。
李金华告诉记者,他原来的房子是92㎡,现在住的是124㎡,按照1:1.2置换后,多出的10㎡购房款连家具一起才4万多元,“10㎡中有5㎡享受优惠价格是2000元/㎡,另外5㎡按照当时市场价3100元/㎡购买,再加上房屋进行了简易装修,自己添了点钱买了电视、沙发,就住进来了。”李金华笑开了花,他说要是自己把原来价值约2000元/㎡的房子卖掉,再买这一套房,起码要多贴20万元,“能被安置在这样的房子里,算是捡了一个大便宜。”他感叹道:“党和政府为民办了一件大实事啊!”
“为民办实事”这一项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存在拆迁、安置等诸多困难,其中资金难题首当其冲。
从2008年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以来,单单柳州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工程一方面就完成了投资101.3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资金从何而来?
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房改办副主任吴晓宁介绍说,“改造资金采取‘财政投一点、政策让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出一点、市场开发补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也就是,通过按地方政府的权属和政策确定的减免返还或以免代补的方式,返还土地出让金、向银行贷款、居民购置安置后剩余房、开发经营性公共建筑等,补足项目实施资金,以“微收益”或“零收益”的方式,保障项目实施,真正让利于民。
其它三类棚户区改造
将实惠惠及更多群众
“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工程让很多改制企业职工从‘忧居’走上了‘乐居’。”柳州市住建委住房保障科副科长傅文锐说,“经过几年的时间,这方面基本已改造完成。”
据了解,柳州棚户区改造包含四个方面: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国有大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和老旧住宅区综合整治。未来,柳州将借鉴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的成功经验,在继续实施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改造的同时,重点实施其它三方面改造,让实惠惠及更多群众。
目前,柳州市区五建公司、区三建公司、柳州五菱公司、柳钢集团公司、柳工集团公司等六个国有大企业危旧房改造项目已获得批复,今年,计划改造危旧房1277户,新建2342户,总投资约11亿。
在推动老旧住宅区综合整治方面,柳州从2013年起,将配套设施不完善,对损坏较严重,存在环境脏乱差现象,影响居民品质与生活环境的小区进行综合治理。今年,确定首批试点项目的共有8个,计划开工建设1380套,目前正按照计划开展前期工作。
“对于城中村改造,我们将统一**,整村推进。” 傅文锐说。
2014年至2017年,柳州计划改造棚户区58000户,让更多“忧居”群体走向“乐居”。(人民网柳州9月20日电)